首頁 >
發布時間:2019-01-15 10:19:06 作者:
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總結、回顧慈善事業的歷史成就, 2019年1月14日,中國慈善聯合會在京舉辦“2018中國慈善年會”。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原主席、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陳昌智,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高曉兵,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友誼促進會理事長,公安部原副部長陳智敏,司法部原副部長、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理事長張彥珍,原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中國僑聯顧問、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喬衛,
全國人大代表、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電商扶貧聯盟主席、林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創始會長周秉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楊瀾等出席會議。來自主管部門、社會組織、高校、企業、媒體等領域的近300名嘉賓圍繞“慈善與改革開放”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并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本屆年會由頂新公益基金會、中天愛心慈善基金會、安利公益基金會、新奧公益慈善基金會、中脈公益基金會、陜西省慈善聯合會擔任主席團成員單位。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原主席、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陳昌智
陳昌智在致辭中指出:“40年來,在各級政府部門、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志愿者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慈善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歷史成績:慈善事業的法治體系日益完善、社會捐贈穩定增長、社會組織發展迅速、志愿服務遍地開花。”他強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了“啃硬骨頭”的攻堅階段,“我希望所有的慈善力量要著眼國家大局,將‘弱有所扶’作為工作重點,在新時代貢獻新力量、新作為。”
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高曉兵
高曉兵指出,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在理論和實踐上推動我國現代慈善事業實現了偉大飛躍。黨的領導是慈善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自“慈善事業”第一次被寫入黨的文件,此后慈善事業就一直成為黨的會議、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內容。完善的法規政策是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我國逐步形成了以慈善法為核心,以公益事業捐贈法、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為補充的慈善法律體系,由基金會管理條例、志愿服務條例等構成的慈善法規體系。不斷改革創新是慈善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國慈善事業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努力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慈善事業推向前進。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是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慈善事業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兩條腿走路,社會各界人士、廣大企業和機構,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資金、物資捐贈和志愿服務為主要方式,越來越廣泛地參與到慈善事業當中。
高曉兵強調,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今年,我們還有1000萬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要如期完成。對于慈善力量來說,這是服務大局、主動作為、干事創業的關鍵時刻”,她要求,慈善力量要拿出舍我其誰的干勁、敢為人先的闖勁、堅韌不拔的韌勁,推進脫貧攻堅偉大事業。她還提到,民政部最近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穩步推進機構改革,慈善事業有關職能得到進一步明確和加強,設立了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友誼促進會理事長,公安部原副部長陳智敏與年會主席團合影
司法部原副部長、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理事長張彥珍
原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
中國僑聯顧問、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喬衛
全國人大代表、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電商扶貧聯盟主席、林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
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創始會長周秉德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楊瀾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慈善聯合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鄭功成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研究所所長王名
華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盧德之
和眾澤益創始人、CEO王忠平
《公益時報》社總編輯趙冠軍
在“復興與變革”主題演講環節,年會邀請多位嘉賓分別從政策的變革、組織的變革、財富的責任、參與者的行動、媒體的見證等不同角度進行了回顧。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慈善聯合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鄭功成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完善了慈善法律法規體系,推動了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慈善法》的制定與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研究所所長王名介紹說,今后要以培育慈善組織的能力專有性為重心,加快改革和完善現行的體制政策、人才培養體系及考核評估機制,推動慈善組織的能力建設。華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盧德之提出,當前急需要培育與時代發展相匹配的財富觀。“企業家應該拼命賺錢,拼命省錢,拼命為慈善事業花錢。對于企業家投身現代慈善事業,盧德之表示有兩種做法值得提倡:建立家族基金會和慈善信托。和眾澤益創始人、CEO王忠平介紹,我國的志愿服務經過1978-1993年的探索、1994-2007年的發展、2008-2015年的迸發,從2016年開始已經進入了國家戰略發展階段。《公益時報》社總編輯趙冠軍表示,“中國公益事業發展迅猛,呈現出‘從小眾走向大眾’、‘從單一走向多元’、‘從線下走到線上’、‘從國內走到國際’等趨勢和特征。”
年會設立了“傳承與創新”主題演講環節。榮程集團副總裁兼執行董事、榮程普濟基金會理事長張君婷代表青年慈善力量講述了他們眼中的企業發展與慈善進步。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國強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羅勁榮展示了家族慈善的強大活力,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及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設立了國強公益基金會,以專業的方式從事慈善工作,去年還提出確立扶貧為碧桂園集團雙主業的要求。廣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廣州市慈善會常務副會長韋錦堅回顧了廣州市創建“慈善之城”的探索與實踐,呈現了一個“人人慈善為人人”的城市慈善發展樣本。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汪躍云從社區慈善創新的角度重點介紹了“和園”的建設歷程及運行特色。中慈聯慈善信托委員會主任委員蔡概還介紹了《慈善法》實施以來慈善信托的發展情況及其重要價值。浙江省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處副處長譚國慶介紹了地方在慈善政策方面的創新與實踐。浙江敦和基金會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越光講述了西湖大學的創辦歷程,展示了基金會創辦民辦高校的創新之舉。北京師范大學風險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強闡述了中國災害治理與公益發展的關系。國務院參事、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志仁介紹了慈善力量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中國扶貧基金會國際發展部主任伍鵬分享了自己對中國公益組織走出去的思考與建議。
年會還邀請了十多家慈善組織的代表和專家學者在兩個圓桌對話環節進行了專題研討。第一場圓桌對話以“挑戰與出路”為主題,由中國慈善聯合會執行秘書長彭建梅主持,愛德基金會理事長丘仲輝,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內務室主任于建偉,中天愛心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費強,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深圳市恒暉兒童公益基金會創始人陳行甲等一起探討了慈善行業的核心價值以及如何構建良好的政社、社商關系。第二場圓桌對話以“趨勢與機會”為主題,由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長呂全斌主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深圳市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竇瑞剛,北京三一公益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勁,億方基金會秘書長李北偉,北京接力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高向梅,中國慈善聯合會副秘書長劉佑平等共同探討了下一階段慈善事業的改革方向,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福清在總結發言中表示,中慈聯作為慈善行業的聯合性、樞紐型組織,下一步將從以下幾點發力:一是加強黨建引領,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參與組織重大決策,激發組織內在活力。二是在脫貧攻堅上引導、支持更多的慈善資源和慈善組織參與精準脫貧。2019年,中慈聯將面向羅霄山區等深度貧困地區,發揮平臺作用,建立協調機制,支持愛心企業和慈善組織開展扶貧項目。三是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行業標準化建設,做好民政部委托的社會組織第三方評估工作,在從業人員規范、慈善組織內部治理、項目管理等方面制訂團體標準并適時申請上升為行業標準。四是繼續開展更加實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讓慈善人才、骨干成為內行、專家,帶好隊伍,以職業化、專業化促進組織健康發展。
上一篇:習近平同芬蘭總統尼尼斯托舉行會談